選購防曬品時,多數人最關注的肯定是防曬係數 SPF,但是那些數字的可信度有多高呢?本篇將帶你了解:
-
SPF 數值會出錯嗎?
-
什麼是抗發炎成分打造的防曬力假象?
-
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SPF100 的防曬品已不少見,正當消費者以為 SPF 愈高,就愈能安心的時候,2020年卻發生了一件震驚美妝保養市場的醜聞事件:一個頗受歡迎的韓國美妝品牌 Purito,旗下防曬品被獨立實驗室檢測出 SPF 值僅僅只有 15~19,遠低於產品標籤上的 SPF50+。消息一出,消費者譁然,難道防曬品標榜的 SPF 數字,都不可信了嗎?
SPF 數值會出錯嗎?
如果要簡短回答這個問題,是的,防曬品包裝上宣稱的 SPF 值,確實可能不精確,關鍵在於推算的方式。
科學家大多以濃度為基礎,計算出預期 SPF 值,但這種方式其實較為粗略。例如,假使每 1% 濃度的氧化鋅,預期可以達到 1.6 的 SPF 係數,那麼科學家會推算,配方中只要有 2% 的氧化鋅,SPF 值就能達到 3。
然而,包括不同防曬成分的保護效率、配方的分散技術、顆粒大小、是否有塗覆物質等,都可能影響 SPF。同時,有些配方加入了其他成分,也有可能提高防曬效力,例如防曬品牌 The Sunscreen Company (AVA ISA 母公司) 就從甘蔗中萃取了能將 SPF 和 UVA 保護力提高 50% 的成分,但要注意,即使是 50%,也只能將 SPF30 提高到 SPF45,那麼為什麼許多品牌,宣稱在某一些成分加持下,防曬力能翻倍呢?
抗發炎成分打造的防曬力假象
大多數監管機構要求以人體實驗的方式,來測出 SPF 值,也就是觀察經過照射後,皮膚變紅的程度。
關鍵來了,許多防曬配方都含有抗氧化和抗發炎 (消炎) 成分,能有效減少皮膚泛紅,例如菸鹼醯胺和積雪草萃取。然而,這些成分並不能實際增加防曬效力,只是掩蓋、減少了曝曬後人體會自然出現的生理現象。
國際美妝保養部落格「The Triple Helixian」這麼比喻:如果太陽是一把槍,紫外線就像子彈,防曬成分相當於防彈衣,能保護人體免於受到槍傷。而抗氧化成分無法阻擋子彈,但可以修復中彈後的一些傷害;消炎成分則既不能防子彈,也不能修復槍傷,但是可以擋下身體的免疫反應,也就是發炎。
其實配方中含抗氧化和抗發炎成分,都對皮膚有益,但是當配方的防曬成分不足,卻以抗氧化和抗發炎成分打造出高防曬力的「假象」,那就是遊走在灰色地帶了。
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既然檢測 SPF 的方式存在瑕疵與漏洞,那麼消費者能怎麼做,來確保購入的防曬品可靠安全?
最好的方式是仔細閱讀成分表,如果配方中具有防曬效力的成分濃度不高,包裝上卻宣稱有極高的 SPF 值,且同時含有菸鹼醯胺、積雪草、沒藥醇,以及丁基辛醇水楊酸酯(Butyloctyl Salicylate)等抗氧化或消炎成分,那麼你恐怕要對品牌宣稱的 SPF 值打上問號。
其實目前學界、業界對於 SPF 測試方法的標準化、如何有效對抗 UVA 與 UVB 等方面,都還沒有完全的共識,也有人提出品牌本身就該自主進行多種實驗,來測出最可靠的 SPF 值,但就現實層面來考量,並不太可行。
很少數品牌商像 AVA ISA 和 Le Prunier,會於上產線前檢驗每批原材料的濃度和品質是否達標,也會對每批製成品自主測試微生物含量、重金屬、SPF數值達標否等的檢驗,讓消費者毋須擔憂產品活性和防曬效力。
研發防曬配方的成本已經很高,多數品牌無力承擔委託多個實驗室進行測試的費用,在更完善的測試方式實施前,選擇有公信力的好品牌、仔細閱讀成分表,是消費者目前自保的最佳方式。
—
真正寬頻高效、成分安心的純淨防曬推薦,詳見 『純氧化鋅防曬品指南』。
–
★ 你也深信SPF越高越好嗎?快來最新防曬科普找答案→「防曬專區」
News & Updates
抗斑抗藍光,認準全方位肌膚防護祕密武器:潤色防曬
潤色防曬不只能修飾膚色,它是抗斑、抗藍光的最佳選擇,也是保護肌膚的祕密武器…
物理性防曬都一樣?二氧化鈦 vs. 氧化鋅,怎麼選才對?
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是目前僅有的兩種物理性防曬成分,但防曬效果真的一樣嗎?
紅光抗老,C+肌膚屏障才是關鍵,缺這兩步只是白搭!
光是用紅光抗老,無法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搭配使用關鍵成分: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