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接觸油保養,相信不少人相當滿意也喜愛它的效果,但用了1、2瓶後,卻發現肌膚變得又油又乾,甚至感覺有一層油浮在臉上,像是無法完全吸收,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釐清,皮膚並非天生設計用來被保養品干擾,既非專職負責「吸收」的器官,本來就不見得能完全承受所有添加於肌膚表面的物質。打個比方,保養品對皮膚來說,就像是「補品」而非「食物」,「食物」是必需品,相反地「補品」有以下特性:
- 非必需品。
- 當膚況極度失衡或需要修復,才需要使用。
- 一旦膚況恢復平衡,就必須中斷或減少使用。
- 肌膚必須費一番功夫才能吸收。
- 必須斟酌使用份量,否則將帶來副作用或讓膚況更不平衡。
其次,人體是一套精密的系統,會因應環境的變化加以調節、適應,這也是為什麼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建議根據季節微調飲食與生活型態。我們的膚況同樣隨著氣候、飲食、女性經期而變動,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因此當你曾愛不釋手的保養品突然不再適用,其實是身體發出訊息,要你重新思考肌膚目前的狀態,調整手邊使用的產品,而這是件美好不過的事。
萬一膚況開始苗頭不對,建議施行山頂洞人保養法──亦即萬物皆停用,不洗臉、不擦任何保養品、彩妝等,直至膚況穩定為止。詳見 文章。
本篇釐清膚況又油又乾的五大原因並逐一破解,讓你重拾油水平衡的美肌!
一、過度去油
塗抹於肌膚表面的保養品都有可能破壞弱酸性保護膜,這是一層肌膚天然覆蓋的皮脂薄膜,就像人體自備的保濕與保護機制,正因此我們應盡量不以任何外力洗掉破壞這層保護。
假使經常大力「去油」,反而會產生更多油脂,這是因為肌膚意識到皮脂被破壞,所以積極分泌油脂來修復。這也就是為什麼油/痘肌在使用油保養後膚況穩定效果特別明顯,因為臉上適度增加好油後,就能減緩油脂分泌。
適度補充油份,但須慎選植物油種類,「高亞油酸」植物油為佳。
二、使用不適合膚況的植物油
每一種植物油都是由脂質、蠟與酯類的複雜結構組成,肌膚天然的皮脂同樣結構精密。若皮脂組成變得太黏膩,就很可能會阻塞毛孔而致痘。不建議長期用「高油酸」植物油,雖油酸較保濕但結構上厚重的特性反而增加阻塞率,同時破壞肌膚屏障修復力。(高油酸對肌膚屏障的隱憂,詳見文章)。反之我們可利用「高亞油酸」植物油的結構特性來平衡自身皮脂結構,使之較不黏膩、便不易引發顆粒,同時質地輕盈乾爽。
三、保養油用量和用法錯誤
錯誤的使用方式包括,每次使用量過多,造成肌膚負擔;或將植物油放在不適當的保養步驟中,因為大分子的保養品會阻礙油吸收。
一般來說四滴為最適用量,可再以肌膚吸收狀況調整。此外,可由早晚皆用改為一天一次;步驟方面,植物油分子小最好是洗完臉第一道保養程序,再擦質地輕盈、不含阻塞指數高之成分的精華液和後續保養品。雖國外研究普遍指出油在精華液前或後擦皆可,但以台灣島嶼濕熱氣候來說,油保養後再用精華液是使油順利滲透且降低油膩感的最佳選擇,讓吸收度和舒適感大幅提升。
四、肌膚缺水── 三明治保養法
假使膚況已經極度乾躁,絕對必須在保養程序中加入強效保濕精華液,因為植物油只能補充油脂,但缺水肌同時需要油與水。除了增添保養品,務請多喝水來補充體內水份,以及多攝取健康的油脂來維持肌膚彈性、保濕度,此外酒精類飲料、糖類製品和咖啡因都會耗盡肌膚水份,應該盡量避免。
乾燥肌保養順序可嘗試先搽上一層保濕精華液──植物油──再搽精華液按壓至吸收,這是非常著名的「三明治保養法」。素有補水界勞斯萊斯之稱,也是油保養絕佳拍檔的補水利器,首推 Josh Rosebrook《月見草沙棘涵水露》。
五、毛孔堵塞── 油無法吸收,僅停留肌表
假使肌膚乾燥,又無適度去角質,表層堆積太多乾掉的老廢細胞,將阻礙保養品吸收,油痘肌尤為明顯。另外,毛孔也可能累積殘留一層層的清潔品或保養品,像是洗面乳、精華液等等而阻塞。而油/痘肌往往就是因為毛孔中老廢細胞無法及時脫落,再混合了天生較黏膩的皮脂,一阻塞後就形成粉刺痘痘。
建議每周例行去角質,酵素去角質 為佳(延伸閱讀 《去角質9招 跟你想的大不同》),另亦可油洗臉深度清潔、溶出粉刺顆粒,當肌膚表面障礙物去除後,保養品自然能吸收良好。
簡單來說,千萬不要認為啟動了油保養就萬無一失,隨時觀察膚況,適時增加或減少某些保養步驟,若上述皆已嘗試但膚況改善不大,該是時候暫停油保養,才能讓皮脂分泌保持在最健康狀態,甩開又油又乾的窘境!
News & Updates
抗斑抗藍光,認準全方位肌膚防護祕密武器:潤色防曬
潤色防曬不只能修飾膚色,它是抗斑、抗藍光的最佳選擇,也是保護肌膚的祕密武器…
物理性防曬都一樣?二氧化鈦 vs. 氧化鋅,怎麼選才對?
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是目前僅有的兩種物理性防曬成分,但防曬效果真的一樣嗎?
紅光抗老,C+肌膚屏障才是關鍵,缺這兩步只是白搭!
光是用紅光抗老,無法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搭配使用關鍵成分:維生素C。